<button id="v36m7"><sub id="v36m7"></sub></button>

    1. <th id="v36m7"></th>

            可穿戴智能“人工喉”或助失聲者重獲新“聲”
            源 / 新財網    文 / 新財網    2023年03月31日 09時34分

              記者30日從清華大學獲悉,該校集成電路學院教授任天令團隊首次將被稱為“黑金”的石墨烯轉換成具有“收發一體”的可穿戴智能“人工喉”(WAGT),有望幫助語言障礙者重獲新“聲”。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《自然·機器智能》上。

              在中國,每年有超過30萬人由于意外或者癌癥等疾病手術而失去聲音——人類最簡單最快速的通信交流方式。雖然目前有傳統人工喉可以使用,但它們成本大、消耗高,對于患者來說,還存在使用麻煩、體驗感差、發音模糊等問題,尤其是特有的電子機器之聲,帶給人一種突兀冰冷的感覺。

              “在醫院調研時,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,失聲患者寧愿選擇痛苦化療,也要保留聲帶功能。”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博士生韋雨宏表示,眾多患者的心聲帶給他們很多觸動和啟發,使得他們在研究二維材料時更關注使用者的體驗感,他們研發的集成AI模型,實現了高精度識別,可滿足患者的情感訴求。

              據介紹,二次迭代后的石墨烯智能“人工喉”,在器件柔性可貼附、聲音收發系統集成、動作監測系統、輕型可穿戴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,實現了聲音輸入到輸出的閉環,并可以通過示波器實時觀測喉部運動情況。這個體積更小且功能集成更多的“人工喉”,其膜片通過導線與一個僅兩平方厘米大小的微控制器相連,可以放在口袋里,配備的電池只有一個紐扣大小,簡單又便捷。

              任天令表示,新一代石墨烯“人工喉”可以基本恢復患者的語言交流能力,識別喉切除術患者模糊說出的日常詞匯,準確率超過90%。甚至不同頻率的耳語、尖叫和咳嗽都可以被其記錄、編碼并進行分類,“解碼”出不同種類聾啞人的“語言”,經過訓練后,有望讓患者實現“吟詩作唱”的夢想。

            網友討論
            還可以輸入 200 個字符
            熱門評論

            建議及投訴熱線010-85869906

            廣告刊登熱線010-85862238

            • 關注官方微信

            • 關注官方微信

            中國人民銀行 |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|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| 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| 路透社 | 華爾街日報 | FT中文網 | 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家俱樂部(ECIF) | 工業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
            Copyright © 2008-2030 北京大白熊網絡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備16038172號-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網站所刊部分稿件為網絡轉載,若有侵權請您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會及時刪除,本網站對所轉載內容不承擔任何的責任,請網民對相關內容的真實性自行判斷。
            賬號登錄
            記住密碼
            賬號注冊
            賬號注冊

            *昵       稱

            *輸入密碼

            *確認密碼

            *姓       名

            *電子郵箱

            *國家地區

            *省       份

            *出生年份

            *性       別  男          女

            *從事職業

            *從事行業

            請您留下正確的聯絡方式,以便我們能夠及時與您取得聯系

            *手機號碼

            填寫您要訂閱的郵件
            •   我愿意接受有關新財網的新功能或活動的信息
            •   我愿意接受有關其他網站和產品的新功能或活動的信息
            •   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的特別優惠的信息